通常,先根據患者的血小板數、是否有出血及生活習慣判斷是否需要治療,需要怎樣的治療。治療時,設定血小板目標數值,血小板需要至少維持在3萬/μL以上。如果需要做其他的外科治療或分娩時,有必要暫時增加血小板數量。
治療目標
治療的理想目標是將血小板數維持在10萬/μL以上,沒有出血癥狀。停藥中也能將血小板數至少維持在3萬/μL以上,同時也不能出現出血癥狀。
治療過程
治療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法
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做除菌治療,80%的患者能有良好的除菌效果。除菌治療成功后,約有半數的患者血小板能增加。
●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法
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適合經過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后,血小板沒有增加的患者或者幽門螺旋桿菌檢查陰性的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免疫抑制的作用,能抑制脾臟單核巨噬細胞對附有抗體血小板的吞噬作用。
通過觀察出血癥狀及血小板數量,減量或終止用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雖然有效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摘除脾臟
通過手術摘除脾臟。
適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或因藥物副作用無法繼續服藥的情況。血小板主要被脾臟的巨噬細胞破壞,摘除脾臟可以增加血小板數,現在可以通過腹部微創內視鏡手術進行脾臟摘除。為預防肺炎球菌等感染,需在術前注射肺炎球菌疫苗。
●其他藥物療法
上述治療無效時,可以嘗試以下治療。
?血小板生長因子制劑
骨髓中的巨核細胞是血小板的來源,通過增加巨核細胞來實現血小板增加的藥物。該藥有兩種治療方式:一周一次皮下注射或每日口服,血小板生長因子制劑適合其他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者從血小板數、臨床癥狀等判斷,用傳統治療出血風險高的情況。
血小板數穩定之前需要每周做血檢。該藥與“促血小板生成素”有同樣的作用,能增加骨髓中巨核細胞,從而增加血小板的數量。
危及生命的出血、術前、分娩前的緊急治療
為減少出血風險,暫時增加血小板數至安全值(如血小板數5萬/μL以上),需要住院治療。
●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制劑療法(IVlgG療法)
5天連續點滴靜脈注射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3天后血小板開始增加,約7天后血小板數量暫時達到最大值,效果持續2~3周。
64%的患者血小板數能達到10萬/μL以上,83%的患者血小板數能增加到5萬/μL以上,該治療非常有效。
●類固醇脈沖治療
3天連續點滴靜脈注射大劑量甲基潑尼松龍,之后逐漸減量。用藥后3天左右起效,效果是暫時性的。約80%的患者血小板能增加到10萬/μL以上。
●輸血小板
血小板壽命短,直接輸血小板僅能少量增加血小板數量,需要輔助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才能達到增加血小板數量的效果。